南島魯瑪社電子報
20226月號
我來到Pinanaman的每一天,都在學習
Sanpuy -暑期實習生/東華大三/阿美族
來到Pinanaman的每一天,都在學習

Maratar/早安~每天早上熱情的問候
’arayom/再見~每天放學溫暖的道別

回放第一天的印象,那天下午天空下起了雨,wawa們吃完午餐後快樂的在教室外的大平台上奔跑,沒有鞋子、沒有雨傘、也沒有雨衣,只有大力的笑著、跑著、爬欄杆的Calaw,還有我充滿害怕、擔心的表情。

第二天我們去拜訪ama Alilay菜園旁邊的小溪,那天好多ama、ina、kaka一起來玩,ama、ina們在岸邊生火煮飯,有竹筍豆子湯、有鴨肉、有烤豬肉,kaka們一邊看著wawa們一邊笑,wawa們在忙著跟小溪培養感情,太陽好辣、小黑蚊好多、蒼蠅也不想放過難得的大餐,但wawa們才沒發現,因為他們正忙著練習憋氣、學習漂浮、找不同顏色的石頭、感受著水流的方向。
太陽快下山了,wawa們換上乾的衣服,ama、ina還有我們將環境整理好還給大自然,這趟拜訪
小溪之旅才在依依不捨中結束。

你問我學習的場域在哪裡?我會說 「哪裡都是學習的場域」;欄杆上、草地上、雨水裡。
你問我學習的對象是誰?我會說「大地的所有都是學習的對像」;石頭、月桃葉、溪水。
你問我wawa們學到了什麼?我會說「生活」。
你問我為什麼我說我來到這裡的每一天都在學習?因為以前不被我當作學習的,在Pinanaman裡都是學習,澆水、爬欄杆、採月桃葉、生火、圍圈歌唱、灑網、編花環。
 

長髮上的祝福是Talisili
Lavakaw/山上教室老師
Talisili是女孩傳統服飾裡其中一個配件、髮飾,將頭髮一段一段一段的編綁,總共要編綁五條,段與段之間會加上雉雞羽毛做以裝飾,完成作品差不多是一個女孩的高度,美美的,每個家庭不一定會做給自己家中的女孩,要看家裡長輩是否有想要準備,有的話工作程序是很細膩繁雜的,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疼愛的表現,沒有分階級,只要是未婚的女孩都可以配戴talisili髮飾。

所以我、里幸、啦里、里啦、巴兒樂思都在留長髮了,未來要給教室裡女孩子們少女時當作一個祝福的禮物,製作過程中ina會用族語帶著Elreng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學習,也會是女孩們未來自學教材的一部份。頭髮長度到腰部時就可以剪下,然後開始編綁和雉雞羽毛做美美的組合;結婚後就不能再配戴了,讓族人看見家中父母對女孩的疼愛,也讓心儀的男孩們知道,這女孩除了美美的以外,也會善用月桃也懂得下田,家人非常的疼愛她,基本該會的工作都肯做。

身為獵人的父親更是疼愛自己的女兒,想娶她的男孩或是在幫自己小孩找對象的長輩,看見Talisili髮飾,就知道了這女孩是被疼愛的,決定要追求之後,就會更有心更努力,娶到之後就會更珍惜疼惜別人的女兒。



讓我緊張了一周的一個問題
Apuy/河邊教室家長
前「自學」,一直以為只有學歷很高、懂教育的人、家境富有可以自己請老師教的家庭,才會有這樣的選擇來教育孩子,從沒想過自己也會走到這一步,因為我都沒有前述的條件。

今年4月初收到春日國小寄來的入學通知書,信裏頭告知報到時間,才突然想起我們的自學計畫還沒完成,立即告知Kulas是否可以協助完成申請自學表格;討論時間通常都會選在Kulas下班時間一起討論,為了節省討論時間,在Line開了一個方便我們3人一起討論的群組,填寫表格內容其實都還很順利,其中家長最好是孩子的自學師資,此時要提供父母的畢業證書一事變成難事,幾百年沒有提供過證明,開始申請補辦手續,申請自學計畫書要趕在4月底前提供,我們順利寄出其他來不及的資料都可以補件處理。

一直到6月初,接到縣政府教育處承辦人的來電告知,我們雖然沒有要在春日國小讀書,但學籍必須掛在春日國小,依然要到春日國小做報到,所以主動跟春日國小教務主任聯繫,告知目的後,真心感謝學校也因為從來沒有接受過自學案例,也開始從網路上開始找能夠協助我們準備的相關資訊,也順便邀約與告知校方要一起列席在視訊會議,完成邀約工作後,我開始假設預設問題,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等待6月15日下午3:30在部落聚會所的視訊會議。

教育處自學委員問:「為什麼申請自學?」
因為緊張所以簡單說:「我的孩子3年前進入pinanaman河邊教室前,都不會說一句族語,一直到3年後的現在,他能夠跟長輩用族語對話,這是我們最直接看到的不一樣;我覺得身為原住民最基本的語言都不能留住,後面的文化更不用談,身為原住民能夠出的一點點力量,就是能讓後代子孫繼續說母語,然後使用的人越來越多;讓孩子在pinanaman共學,是希望母語使用率增加,在國小的自學學程裡他們也會學習數學、華語,只是主要語言是使用母語,當然他們每天與大自然學習快樂生活,是我們最喜歡的狀態。」

委員們就問我這麼一題,我緊張了一周,哈哈~

 

Papokohan no Pinanaman
/pokoh竹子的節,寓意為向上升階
Sra/河邊教室老師
夏的某一天,我們度過了Pinanaman第一次的Papokohan,這裡沒有長官致詞、縣長獎、校長獎,而是由耆老勉勵、全家人著傳統服出席;這裡沒有老師,而是Ina、Mama、Kaka,在部落裡這些角色都是教導者,所有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。

即將晉階的wawa要向每個長輩Patakid/倒酒,感謝長輩的照顧,我們一起圍圈、有小孩、有大人輪流領唱,用Ina Sumay 帶著女孩們做的 hakhak/糯米飯 Misatoron/做麻糬、一起 Misasiraw/做醃肉,為壽星過生日,每家每戶分享自己會唱的歌謠。

當帶著即將晉階的wawa向長輩倒酒時非常感慨,如果原住民的孩子在人生重要階段,能用自己族群的方式來舉行、向長輩表達感謝,不是由不熟悉的長官或學校的名次來認定你拿什麼獎,而是部落的長輩看見你已經學會哪些事情,認定你可以進到下個學習的階段、祝福勉勵你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。會不會對於族群的自信心就多一點?會不會這些wawa長大之後就算迷失也找得到回家的路?

Papokohan其中一個環節是所有男孩要到河邊,Mama們會教 Tafokod/捕魚,Lopi kaka對我說:「以後還有多少小孩會呢?」是啊,市場很方便、全聯很方便、住都市的還可以外送,未來的小孩也不需要會了,一切都很方便,因為「買就有了」。

什麼東西用買的就買得到嗎?
20年後Pangcah的wawa會是什麼樣子?
當我們成為阿公阿嬤的時候,買得到會用族語和我們對話的孫子嗎?